稀缺

经济学研究社会应该如何做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选择的实质是取舍,要一样东西的时候,必须放弃另外的东西;取舍的时候,需要了解足够的信息,并且外界激励的影响。取舍、激励、交换、信息和分配这五个概念构成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人之所以要进行取舍,是因为稀缺无处不再。即使一个人声称自己什么也不缺,时间这个东西对所有人都是稀缺的,干了一个事情就没法干另外的事情。经济学家对稀缺性的重要性存在普遍的共识:想要得到一种东西,就必须放弃另外的东西。

有时一个东西是稀缺的,人人都想得到,有两个方向可以解决 / 缓解其稀缺性:减少需求和增加供给。减少需求有许多方法:比如用类似的东西进行替代,或者像吃不到葡萄的狐狸那样让自己相信那其实不是我需要的。增加供给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四处探矿、增加产量。通常情况下,供需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比如种粮食怎么也要过一季。于是就存在一个问题:稀缺的资源应该如何分配?而这个问题并不仅是分配问题,分配的结果本身就是激励,决定了生产的取舍。

在市场经济中,大部分稀缺的资源都是由市场配置,其核心是价格。价格的作用并不在于标了多少钱,而是在于它联系了生产和消费,为各方提供了信息。生产和消费两方接受了正确的信息,就可以相应进行调整。比如一个东西价格很高,一些人就会告诉自己:那东西我并不需要,苹果贵,我可以吃橙子;同时种橙子的人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改种一些苹果。

有些时候,某些东西可能会被认为是每个人都必须的,所以需要平均分配,实行配给制,用粮票等。或者实行所谓的先到先得制,必须大家都排队,排到前面的就可以得到稀缺的资源。回顾历史就可以发现,这些分配形式往往很糟糕。

因为没有了价格,供给与需求之间失去了传递信息的正确途径,于是稀缺的永远稀缺,粮票总是刚够吃,排队的年复一年。短期来看,平均分配无比公平,以至于要改变的时候,一些短视的人会跳出来说:价格高了你让穷人吃什么,饿死么?事实却是价格机制迅速增加了供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粮食已经不稀缺 (需要救济的除外)。

综上所述:一票难求是因为车票价格发生了扭曲,价格扭曲因为铁老大的垄断,国家可以通过投资建铁路,但是恐怕在没有价格传导信息的情况下,车票依然稀缺。因为哪里有垄断,哪里就存在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