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ospace

Reshape the world by engineering chaos


  • 首页

  • 分类

  • 归档

  • 站点地图

  • 公益 404

  • 搜索

自洽

发表于 2010-03-17 | 分类于 个人

好就都没有更新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越来越多的时间用来获取信息,越来越少的时间用来消化信息。新闻、论坛、博客、IRC,每天光是把鲜果里面感兴趣的内容看完就要花不少时间。有时就在想,是不是该删掉点订阅了。按道理说,输入越多,应该输出越多。但是有好几次,写了个开头又不想写了。人缺少方向感,博客就会真的混沌了。

看过不少文章讲述自由软件 / 开源软件的历史,不少文章评价 Richard Stallman。大部分的评价,要么是赞扬一个人如何引领改变世界的革命,要么是批评他的强烈意识形态的处事态度。只有一个词震撼了我, 那就是”自洽 (self-consistency)“。他发现了一个问题(软件限制自由),找到了一个解(自由软件、GPL),然后用整个人生实现这个解。GPL 从发布到现在只有 20 年的时间,世界已经沧海变桑田。

能为人生找到这种自洽性,是一件幸运的事,而且能够抵制途中的各种诱惑,更是难上加难。从最早开始写博客,就希望用两个主线贯穿其中:

  1. 人工智能必然会超过人类
  2. 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回过头来再看,还好没有偏离太远。但是有些事情还是没有讲清楚。比如这个共产主义,其实就是很难统一的一个概念。从马克思最正统的解释,这是一种生产方式;而事实上经过冷战的洗脑战,绝大部分西方人和相当一部分中国人,都把共产主义当成政权的组织形势。一边说面包牛肉随便吃,一边用《1984》进行集权主义的刻画。实际上,都错了。

说来说去,相信人工智能的人很少,相信共产主义的人,更少。同时相信的人,比如我,面对芸芸众生,真的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就会觉得很孤独。感叹这个星球上,到底能有多少人真的可以产生共鸣。

然后我就开始放弃思考,面对现实,融入众生。朝九晚八,挤公交、攒房子。很久以前都在想,也许有一天,我会放弃所有的理想,从俯视大地的高空坠落,安安稳稳终其一生。只是不甘心,也许对于我来说,安稳的日子得来其实太容易,所以不满足。

希望博客能够自洽,希望人生能够自洽。

工科的实用主义

发表于 2010-02-04 | 分类于 技术

最近,围绕 utrace 能不能进入 Linux kernel 主开发树展开了一场论战。Linus Torvalds、Ingo Molnar、Andrew Morton、Alan Cox、Tytso 等悉数加入。Linus 一直强调的观点就是:如果 utrace 只提供了一个非常灵活,可以做无数“未知”事情的接口,而不能提供杀手级应用,则不会被接受进内核。

原因不是因为我们需要杀手级应用实例,而是因为只有有了这样的应用程序,接口才能在实际使用中得到逐步完善。内核发展的历史中已经经历过惨痛的教训,因为只提供接口而缺少应用,导致整个接口发展的停滞不前。开源软件的实用主义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常我们只说学以致用,实际上,太多的时候,只有用了,才能真正学会。大一天天学微分积分,直到最后在物理课上天天用积分算电场磁场,才算真正懂了;学自控的时候张口 PID,说句实话知道最后在计算机控制里面实际写了 PID 控制程序才算真正懂得 PID 是干什么用的。

写到这里突然想,所谓的工科生,不就是通过这么无数的实用主义实例早就出来的么。讲求逻辑、追求客观和理性,冷静到令人发指。工科了这么多年,早已对无端的幻想嗤之以鼻,习惯用几何、对称和分形解释美学。曾经的科幻迷,连《三体》都看不下去了,因为大脑已经不能跨越物理科学与科幻的鸿沟。也许,只有哥本哈根解释和平行宇宙类的硬科幻,才能提起我的兴趣。

这样的工科生,缺乏浪漫是必须的。不要说什么红绿灯很好看,不就是发光二极管么。我还要说,想当年,我用汇编、C 在 80896、PIC、PLC 上都写过交通灯实验,必须的。

微软的选择

发表于 2010-01-25 | 分类于 开源

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微软高管开始在公开场合诋毁 Linux。这表明微软越来越重视 Linux 带来的现实威胁。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严重阻碍了其进展。而未来激烈的竞争,尤其是移动操作系统平台上的竞争,肯定会极大促进这方面的发展。

有些时候,微软诋毁的理由过于幼稚。比如说微软娱乐与设备部门的 Robbie Bach 预言说 Linux 在移动设备上一定会失败,因为用户有太多的选择。目前,微软的这位高管认为,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达 17 种 Linux 系统用在移动设备上。而选择对用户不利,所以 Linux 会失败。这个论断很雷人。

回顾一下历史,微软为什么会成功。不是因为微软的产品单一,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选择在 Windows 上开发软件,所以用户在这个平台上有更多的选择。试想,如果在 Windows 上,只有一种画图软件,只有一种聊天工具,只有一种显卡,没有了选择,谁还会选择微软。

表面上看,GNU/Linux 是有许许多多的发行版。但是它们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核 Linux,共同的函数库、开发工具。最大的区别也就是默认软件的选择和软件包的管理方式。而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来自上游开发,发行版仅仅是进行软件的整合。所以更多的发行版,并不是更多的内核;其本质,是有更多的软件选择。在 Windows 下,桌面管理只有一种选择,而在 Linux 下,可以选 KDE、Gnome、Xfce…… 每个桌面环境又有一系列软件供选择。虽然目前来说,好多软件还有待提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厂商的加入,外加开源开发这种开发模式,相信许多软件正在逐步超过 Windows 下的产品。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微软的主流系统还不支持 ARM,而 Linux 下许多发行版对 ARM 的支持已经很完善。许多软件可以直接从桌面系统直接拿到 ARM 平台编译使用。微软选择不支持 ARM,ARM 就会选择抛弃微软。实在看不出,Windows Mobile 在昂贵的收费下还有多少竞争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Windows 1.01
Windows 1.01
Windows 1.01

李锐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发表于 2010-01-24 | 分类于 政治

2 月 20 日下午 86 岁的毛泽东前秘书李锐先生在北京家中接受了《21 世纪环球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围绕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 革,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曾经打算联名写建议书

《21 世纪环球报道》:您去年十六大前给中央常委的信《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意见》,在今年第 1 期《炎黄春秋》上以《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为题发表,具体情况怎样?

李锐:《炎黄春秋》发表时,将最后一段删节。我先讲讲这个意见书的过程。我们有些老同志,平时碰面时很关心当前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十五大我不是做过长篇书面发言吗?十六大要召开了,因此就想到再写个东西。曾经打算找几个中顾委委员、中科院院士,联名写建议书。后来考虑这个方式是不是好?各人有意见还是各人提吧。

小平为何未能实践自己的讲话

《21 世纪环球报道》:您在建议中提到,鉴于毛泽东晚年错误导致文 革 浩 劫,邓小平于 1980 年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的报告,认为过去总病根在权力过分集中,一把手说了算;并指出”我们所有的改 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但讲话被人所阻,没能贯彻下去,这人是谁?

李锐:当年一位主管意识形态的政治局委员,信中我是写了名字的,即胡乔木。那时出了波兰团结工会的事情,他坚持”左”的立场,趁机做文章。

《21 世纪环球报道》:小平讲话很明确,但您说他自己也未能认真实践,给历史留下了遗憾,为什么?

李锐:十五大的书面意见中,我曾建议总结改 革开放 20 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到七个问题。包括胡 耀邦辞职问题,我讲这么一件事情你就明白了。据说,第三代领导接班的时候,小平讲了这样三句话:毛在,毛说了算。我在,我说了算。你们什么时候说了算,我就放心了。改 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 (1981 年 6 月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个历史决议是 40 年代在延安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否定文化大革命以来,我认为在经济上小平是抓得很紧很正确的:”不要问姓社姓资”,”一个中心”,”三个有利于”,从理论到实践都很正确。试问:不搞市场经济,不进入 WTO,中国经济怎能出现当前的局面?小平在经济上坚决反对过去”左”的一套,看到苗头不对,才有 1992 年的南巡嘛,将经济滑坡向左转的局势挽救过来了。但是在政治体制上,领导体制上,他认为中国这么大,这么多人,七嘴八舌,没有一个权威是不行的。对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所谓三权分立,他是坚决反对的。”清除精神污染”匆匆停止后,又接受”左爷”建议,提出反对资 产 阶 级 自 由 化。他认为胡 耀 邦是资 产 阶 级 自 由化的总后台。中顾委没有解散的时候,十三大到十四大之间,有一年,薄一波还传达过小平关于权威主义的讲话。这来自新加坡李光耀。大概小平是赞成李光耀那一套的,认为没有权威不行。胡 耀 邦辞职,实质上是政治体制不改革上出了问题。1980 年小平那篇掷地有声的文章,是由于当时李维汉跟他一次长谈,讲我们过去的问题还是封建专制主义。毛搞个人崇拜,专断独裁,根深蒂固,政治体制不改 革不行。实际上苏联垮台,大家知道也是斯 大林独裁所致。为什么那篇文章又置之高阁?归根结底,除了胡乔木等影响外,还是他自己摆脱不了旧的认识,旧的习惯。我十五大那篇书面发言,要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年的经验教训,就包括总结小平的错误在内。犯错误难免,重要的是要总结教训,才能避免重犯错误。建议得到高层回应《21 世纪环球报道》:你们认为《建议》在多大程度上能被新的中央领导所接受?

李锐:我的建议,好像接受得比较普遍,老中青三代普遍赞成。我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必须民主化、法治化的问题,证明是一个普遍的大家都关心的问题。现在传出来,中央领导都赞成这种意见。这当然给大家一个希望。

常委任期 5 年,十二大后已经解决

《21 世纪环球报道》:您建议中央常委任期 5 年,连任一届。有实现的可能吗?

李锐:这实际上是废除领导干部的终身制。这个问题,十二大后已经基本解决。后来小平退出常委,已经身体力行了。胡 耀 邦早就讲过,他在十三大上要退下来。

《21 世纪环球报道》:您还提出领导干部不能在党、政、人大、政协轮流转。

李锐:我认为这个不太好。这意味着领导干部并没有完全退嘛,实际上把人大、政协变成很次要的岗位,只有党的岗位是唯一的、最高的。

《21 世纪环球报道》:您对现在各省、市委书记兼任人大主任怎么看?

李锐:兼任的利弊到底怎么样?我说不清楚。如果把人大当作立法机构,它区别于执政,那么一个地方党的书记兼任人大主任还是可以的。如果为了一把手说了算更方便,那就不好了。将来还是要用选举的办法来解决。现在,我们的干部还是任命制,由上而下的决定制,并不是真正的选举制。党内也好,人大也好,各级政权班子,应该实行真正的选举制,这可以从基层开始。

《21 世纪环球报道》:您建议十七大以后,政治局委员、常委和总书记都在党代会上竞选产生,有可能吗?

李锐:这个很难讲,也许有这个可能。5 年中大家都希望有所变化。如果真正按宪法办事,即逐步实施宪政,当然有希望。

《21 世纪环球报道》:有报刊讨论人大和政协实行代表职业化制度,您认为其难度在什么地方?

李锐:现在的问题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数太多。人大是立法机关,代表应具备相应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当然,代表要代表各个阶层,工人、农民都得有。如果难以一下子改变,那么人大常委会常任制,实行职业化,应该好一点。

政法委书记统管公检法不合理

《21 世纪环球报道》:关于司法独立,目前议论比较多,党委直接干预公检法的事很多。您怎么看?

李锐:政法委是党内机关。党的政法委书记统管国家公、检、法执法机关,同依法治国的方针相抵触,是不合理的,等于党直接干预司法。十四大还是十五大时讨论过这个问题。问题在我们没有真正把党政分开。我们还是党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所以讲来讲去,根本的问题还是在党。这个不改善,一切无从谈起。毛 泽东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他似乎接触过执政党和一党执政好不好的问题。《21 世纪环球报道》:您在建议中提出国家政治生活民主 化的六个措施,其中提出搞《政党法》和《参政法》。您是怎么考虑的?

李锐:就讲一个问题。现在搞这么多干部,都是吃国家财政饭。一个政党在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负什么责任,怎样操作,包括其经费来源,等等,都要搞清楚。谈到执政,我们国家现在是两张皮,党政不分、难分。上上下下还是”一把手”说了算。权大于法,”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所以我的意见书开篇即说:”问题仍在政治体制改革步伐过慢,民主滞后,法治难张,腐败之风日益盛行。”

毛泽东七大讲话未公开的内容

《21 世纪环球报道》:您提出要破除民主党派只任副职的陈规,可能吗?

李锐:民主党派任副职,实际上作用有限,甚至只是个摆设。任正职就不同了,有个责任问题。在开国之初还有民主党派任正职。但后来就没有了,特别是反右以后,到”文革”就更不用讲了。毛 泽东在七大的讲话,现在已经出了书。他的口头报告,我当年听到的传达,讲有这样的话,开国以后,掌握政权以后,我们的斗争对象就是民主人士了。我的印象非常深。他的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口头讲话,跟后来的文字稿,也截然是两回事。

《21 世纪环球报道》:这么说,反右并不开始于 1957 年,实际上酝酿于延安时期?

李锐:在延安时期,从对人对党员的思想控制 (做驯服工具),到树立毛的个人绝对权威,是通过整风运动完成的。毛的心态是:领导这个党(这个国家),非我莫属,都要听我的,即以他的意志划界线。1949 年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直到”文革”,可以说是延安整风的继续和发展。最近,答罗稷南问,”鲁迅反右时处境如何”的答复揭露出来后,大家对毛的作风性格等,就更清楚了:他决不放过一个”异己分子”。(注:罗稷南当年与赵丹、黄宗英等知名人士接受毛主席小型宴请。宴会中,他问主席,如果鲁迅活着,在反右运动中会怎样,主席回答,要么他不说话,要么关在监狱里。黄宗英在会议记录中对此有专文记载。) 这个问题,我 1992 年写了《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一文,9 万多字,说得比较清楚。当时《桥》杂志整期刊登,后来收到《李锐反”左”文选》一书里。

中国最大的危险是人治

《21 世纪环球报道》:还是在十五大的书面发言里,您当时认为中国面临七个危险:封建专制主义余毒依旧存在;党的威信下降,腐败蔓延,自己难以监督自己;如何防止新的资产阶级作为左右社会的力量出现;国外威胁;香港与台湾问题;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中国人多而素质不高的问题。现在,这七个危险是否依旧?

李锐:最大的危险是人治。只谈一件事情,现在全国错案、冤案很多,尤其是经济案件。有一个省的一件经济案,牵扯到香港的投资。上一届的几位省领导,将案件材料寄我,让我转交中央有关领导处理。从 1998 年开始,直到现在,转上去十几次信件,由于牵涉到现在的省领导,至今解决不了,错捕的人也放不了。我十六大的上书,提出民 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真正依法治国,是有自己几十年的切身体会而言的。党内没有民主,国家也就难有民主。所以不能搞党高于一切,”一把手”高于一切。我为什么在十六大建议中引邓小平的话呢?他 1941 年撰文说:”应反对‘以党治国’的观念。”那时共产党没有得天下嘛,小平讲得比较合理。此文是《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

《21 世纪环球报道》:您提议的总结改 革开放 20 年的经验教训,做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估计何时能搞呢?

李锐:那要看以后形势的发展了。当然,教训都接受了,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不做出这个决议也没有关系。

宪法是防止权力滥用的

《21 世纪环球报道》:您这些建议的突破点是什么?

李锐:胡锦涛总书记上任后,第一次公开讲话是谈宪法,纪念新宪法颁布 20 周年。他在讲话中说:”要抓紧研究和健全宪法监督机制,进一步明确宪法监督程序,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能及时得到纠正。”宪法首先有一个修改问题,如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还没有正式明确列入宪法。宪法的实质是监督政府,就是赋予公民监督政府权。西方几百年是这样走过来的。在我们革命过程的习惯上,执政几十年,权力在党的手上。宪法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我们党权高高在上,个人说了算,这实际上是权力的异化。我们号称来自群众中间的党,不能变成统治群众的党。所以我提出制定《政党法》和《执政法》,成立宪法法院,就是要从法律上解决这个问题。政党怎么执政,要有法律。政党本身要守法。十三大报告提出党政分开,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问题在实干,要说到做到。

对毛泽东继续造神,对党史继续造假

《21 世纪环球报道》:您在 1980 年 10 月参与讨论第二个”历史决议”时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如何监督党的领袖,防止搞独断专行,国际国内都没解决好。您现在怎样看这个问题?

李锐:1989 年后,出现过”毛泽东热”,至今并未衰竭。如有关宣传毛 泽东个人的各种著作,现在不下几百上千种。现在基本上在继续造神;在党史上也还在继续造假,把许多真实情况隐瞒,继续擦胭脂抹粉。例如,有关”文革”的研究就是禁区。许多有关毛和党史及反 右派、大 跃 进直到”文 革”的书籍,只能在境外出版。在我们这个有几千年封建专 制传统的国家,毛 泽东晚年错误的做法,搞个 人 崇 拜,专 制独裁,是不容易彻底清除的。在西方,”个人崇拜” (PERSONALCULT)同”邪教”是一个同义词。”文革”那一套,难道不就是邪教吗?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摇小红书,真是邪透了。我的看法,马、恩、列、斯、毛、邓,从理论到实践,他们哪些是对,哪些错的,哪些要发展,都必须搞清楚。毛泽东的阴影现在仍然笼罩着我们。我们必须把毛 泽东搞清楚。这样才心中有数,以后就不会再重复错误。总而言之,一个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必须讲自由民主,讲科学,必须法治,不能人治。党不能搞”一把手”说了算,把个人抬得高高的。要讲信仰,只能信仰科学,信仰真理,不能信仰哪个个人及其学说。信仰属于宗教。马克思的名言是”怀疑一切”。科学与真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21 世纪环球报道》:继续反思、总结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会不会导致像苏 联全面否定斯 大 林那样的问题?

李锐:不会,毛泽东的正确东西不会丢。中国的农民不会起来。中国的知 识 分子比较听话,比较照顾大局。现在国际国内环境同过去大大不同了。现在的领导同过去毛的时代也相对不同了。

中央领导谈宪法是个信号

《21 世纪环球报道》:政治体制改革迟缓,会不会导致洋务运动的后果?

李锐:也不能说政治体制完全没有改革。比如现在我就可以这样自由讲话。人大、政协还有不同的声音。估计各级领导到中央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声音才能有进步。过去毛泽东一个人说了算,刘少奇、周恩来都难有发言权。刘少奇在 1962 年七千人大会上有不同的声音,就导致了那样悲惨的结局。这种历史当然不会重演了。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各级领导干部都是”干部四化”以后上来的,尽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是改革开放新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目前最大的任务是经济发展。现在私有经济的产值已经占全国一多半了。不过,根本问题是要解决党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不搞民主 化、法治化,政治体制不改革,人治的问题不变,经济上也会有问题。腐败是不得了的,每年以千为基数的县以上的干部犯罪,省部级干部犯罪,已经上百了。这真不得了。问题就是领导的权力太大,党和国家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尤其舆论一律,没有舆论监督。现在提出政治文明,值得关注。政治文明首先要遵守宪法,要有言论自由。中央领导谈宪法,是个信号。《炎黄春秋》没有挨批评,反受到称赞,希望这也是一个信号,言论有了点自由的信号。

清理偏见

发表于 2010-01-19 | 分类于 个人

“许多人在重组自己的偏见时,还以为自己是在思考。”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才知道上篇博客到底想说什么:原来脑子中的许多偏见,正在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 手机发短信打电话就够了,不是手机丢了我还在那个圈圈里面转悠呢;

  • KDE 花哨不实用,慢, XFCE 多好用;
    原来一直有一个问题没搞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用 KDE。有那么多人用,必然有它的好处。但是这个好处,我在 Red Hat 里面没看出来,后来装 Kubuntu 也没觉出好。唯一的感觉就是慢,就见一个图标在那里蹦。实际上,是机器太破了,所以只能用 XFCE。

    自从买了新电脑,下定决心在 Gentoo 里装 KDE,终于感受到了 KDE 的优点。内存大了,也不慢了。好多程序用了也觉得比 Gnome 下的方便。额外的收获是 Planet KDE 里面文章质量相当高,鲜果可以忙活一阵了。有空也准备研究下 QT。

  • 追涨杀跌;
    股市没什么规则可言的,不然电脑都能当股神了。但是几个月下来,总觉得哪里出了问题。可能是在入市之前受西方的炒股策略影响较大。一般思路就是不碰暴涨的 股票,因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系统性的价格偏差肯定会被迅速补回并导致超调。但是中国的股市不一样,本来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就比较低,又连带涨跌停限 制,所以经常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若的现象。所以不应该害怕持股,也不用像躲瘟疫一样躲热门。

岁数也不小了,在人生的路上,逐步积累了一些偏见,有些偏见甚至变成了偏执。对 AB 血的人,应该更加明显吧……

产品创造需求

发表于 2010-01-05 | 分类于 经济

传统的营销,通常强调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但是最近的几次购买行为发现,有些时候,需求是会变的。

比如说手机,在老 V3 丢之前,手机在我眼中就三个功能:电话、短信和手表。我都不玩游戏,更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用那么小的屏幕上网。买了个新手机之后,情况立即改变,每天早上做黑车,先打开证券看要闻。出去找不到路,翻开地图搜搜。现在开始后悔应该买个更好点的了。所以人的需求是变的,是产品带来功能,功能引起需求。

笔记本也是差不多吧,没有的时候总是想,简单的台式机就行了。但是真的携带起来,还是会有许多便利。

有了汽油,才会有对车的需求;有了电,才会有对电器产品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不是由需求推动的,而是由创新的功能推动的。这个逻辑很诡异。

加入本本一族

发表于 2010-01-02 | 分类于 个人

元旦第一天,跑到徐家汇买电脑,最近事情比较多,根本是无准备之仗,所以一连逛了好几个小时,最后买了 HP DV-2。

候选者其实三个:Intel 平台的 HP DM-1、AMD 平台的 HP DV-2 和 VIA 平台的联想 S12。没有选 S12,因为害怕以后驱动跟不上 Kernel 和 XServer,用不了 Gentoo。选 DV-2 而不是 DM-1,主要是多了个独立显卡,屏幕也大了一点。所以准备从 AMD 平台转移到 Intel 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反正对 ATI 的显卡驱动还算熟悉,而 AMD 也正在逐步公开各种硬件资料,所以开源驱动不用太担心。

本本原来预装了 Win7,用了用感觉确实不错,不像当年的 Vista,用了 5 分钟之后就再也不想碰。从现在开始,要花不少的时间逐步将其转移到 Gentoo。

摘鲜果

发表于 2009-12-30 | 分类于 技术

常用空间的人大概已经注意到了,在空间主页订阅 RSS 的下面,又增加了一个订阅到鲜果。抓虾、鲜果,很早以前都用过,但是因为没有 Google Reader 好用,注册了帐号就没管过。现在又去看了下,发现好用很多。快捷键也基本完全照抄了 Google Reader,订阅导入也非常方便,经过几天的测试,终于决定告别 Google Reader,转用鲜果了。

这是个信息的社会,人们担心的已经不是找不到消息,而是消息太多,太杂而根本没有办法整理关注。所以面对信息爆炸的地球,我们只能选择性的关注那么一小块。在所谓的 Web1.0 时代,关注的方法就是在收藏夹里面收藏关注的网站,然后隔一段时间就回去瞅瞅,看看有没有更新。这种方式,对于我这种健忘之人,是完全行不通的。通常是收藏了一个好网站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再回首,站点已经关闭或者被墙掉。而有了 RSS,就再也没有这个烦恼了。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 XML 应用。RSS 搭建了信息迅速传播的一个技术平台,使得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信息提供者。发布一个 RSS 文件后,这个 RSS Feed 中包含的信息就能直接被其他站点调用。如果从 RSS 阅读者的角度来看,完全不必考虑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要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方便的信息获取工具就可以了。RSS 获取信息的模式与加入邮件列表(如电子杂志和新闻邮件)获取信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就是可以不必登录各个提供信息的网站而通过客户端浏览方式(称为“RSS 阅读器”)或者在线 RSS 阅读方式这些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 RSS 才是 Web2.0 的唯一特征。它改变了网络信息的获取方式,有过去的查看模式,变为推送模式。只要订阅了相应的 RSS,新的内容就会自动被推送到决定关注这些内容的所有用户手中。也许许多人对这个词比较陌生,但是提到他们的应用,肯定不会陌生。

  1. QQ,MSN 上会用一个炫炫的小图标显示对应朋友的空间更新,用的就是 RSS。实际上对我这种从来不用微软 MSN 的人来说,从一开始就是通过 RSS 订阅好友的更新。
  2. 开心网上的好友动态是 RSS 信息的聚合。
  3. 百度里面好友文章更新、动态, RSS

自从发现了 RSS, 它迅速成为我获取网页消息的唯一来源。对于没有提供 RSS,而特别想看的内容,就用 Firefox 的扩展 Update Scanner。从最早的英语学习,到后来的《经济学人》、货币战争,到后来的大量 Linux 站点,到现在的新浪财经。Google Reader 记录了曾经辉煌的阅读量。

忘记了没有 RSS 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也许是安静而祥和的吧。

2009- 投资盘点

发表于 2009-12-30 | 分类于 个人

我是 2008 年 3 月离开的学校。当时手里有点闲钱,又没到公司报道,于是就关注起了股市。

第一次看盘,印象很不好,大概是天天跌, %3 、%3 的跌。以至于后来看第一财经的股评员,感觉他们脸都是绿的,声音都是颤抖的。那是也没经验,看到市场恐慌,同时看到一句话:”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于是把身上的钱都转到招行的帐户,买了基金。时间很好,没过两天,印花税下调,大盘几乎涨停。这次成功的抄底,给了我自信,更给了我自负和一丝狂妄。这种自负,害我不浅。

后来工作了,就没有管了。开始的钱也不多,每月定投一点基金。大盘在冲高之后继续下跌,一直跌到 1600。后来开心网盛行,模拟完了会,第一次买了中国平安,后来是山东黄金。基本上每次都是逆势大涨。这一模拟成功经历,加重了我的自负,最终把我推进套牢深渊。

今年上半年,命犯桃花,光顾着培养程序员,所以虽然知道行情大涨,只是提高了每月的定投量。从 1000 到 2000 到 4000。直到有一天,明显觉得大盘要到顶了。于是迅速减仓。直到 2009 年 8 月 5 日,清空所有基金。从 3000 点走了一个来回,30% 的受益还是不错的。充分证明了基金定投是一个省心的投资方式。看看帐户里的盈利,心理美滋滋的,阳光灿烂,一切都很美好。

由于先前的成功带来的自负,我开始飘飘然,在知道大盘到顶的时候,并没有落袋为安。而是妄想着杀入股市,动荡的市场中寻找机会。于是在清空基金的当天,办理了招行的管存,正式告别基民,成为股民。杯具开始了,套牢、解套、再套牢的生活,开始了。

第一次买股,印象很不好。冲着药品目录修改而选择了美罗药业。买了之后就被套,大盘天天跌,3%、3% 的跌。看平安跌不少了,以为到底了,就买了平安。还是 3%、3% 的跌。以至于后来照镜子,感觉脸都是绿的,声音都颤抖了。终于,二股双双跌到 15% 原定止损位。开始是没经验,也是被连跌吓傻了,而机构看空到 2200 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其实是一个恐惧的时候。而我,也是恐惧的一份子。于是忍痛割肉。割肉完了,平安还是跌了不少,而美罗药业就开始涨停,连续涨停。第一支股票彻底击碎了我积攒起来的自负。幸亏没有自卑。

在一波小反弹中买了不少股票,康缘药业、光明乳业、招商地产。开始时候还赚了点,但是大盘上攻 3000 无力,开始反手下跌,暴跌。于是又悉数套牢。然后有一天,市场明显恐惧了,我认为抄底的时候到了,于是全仓杀入,重仓了招商地产。虽然是在 -3% 时候买入,但是恐慌显然蔓延了。于是收盘时候,录得惟一一次跌停。全仓杀入,被跌停套牢。基本上已经被完全击垮,对自己的投资能力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和朋友一起跑到酒吧挥霍了一把,和账面上的绿色数字相比,那酒的价格可以忽略不计。

幸亏第二天股市反手暴涨,否则,我真有可能告别股市。两天时间,暴涨暴跌,这,就是 A 股。康缘药业赚了点小钱,抛了,抛早了。光明没赚到钱就抛了,抛早了。招商地产抛早了,招商银行抛早了。泸州老窖抛早了。每每,守候了一两个星期的股票,涨了点我就卖了。而卖完就暴涨。跌的时候被套,涨的时候拿不住,这就是 A 股股民。

转换过风格,追过新大陆、美尔雅、海虹控股这种概念股。说实话买到心里不踏实。看它跌了,我就没底,觉得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涨回来。所以我买股票,喜欢追求确定性。买招商地产,因为它 28 增发。买招商银行,因为配股。买康缘药业,因为医改。买泸州老窖,因为酒涨价。买光明乳业,因为进口奶粉涨价。买远洋,因为出口复苏。有了这种确定性,即使开始被套,也不会太担心,因为知道一定会涨上来。

最近,一直重仓银行,因为估值太低了。尽管利空很多,但是再融资,短期利空,长期是利好。而且这么多东西都在涨价,加息就是确定性机会。而靠利差吃饭的中国银行,加息就是利好。

已经忘记了没有股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大概是安静而祥和的吧。

洁癖

发表于 2009-12-21 | 分类于 个人

处女座到人给人最大到感受大概就是洁癖。扭头看看看自己到窝,却完全没有处女座到风范。其实,对于许多处女座来说,这种洁癖是精神上的。对于我来说,代码就是精神的一部分。

自从接手小卡的代码之后,就开始了清扫过程。从最开始的注释,到变量名,到函数,到结构成员,到整个调用流程都进行了修改。随着版本号到增长,渐渐得已经没有哪块代码没有被修理过。虽然仍然有许多地方要改,而且剩下了许多难啃到硬骨头。至少在我眼里,代码已经干净了许多。

改了那么多,是因为我的水平比小卡高很多么?否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代码也不是一天写成的。软件的功能,是一块一块摞上去的。软件的功能,是一步一步提出来的。上有老板的期限,下有测试的 Bug。天天加班敢进度,谁还有心思关心代码质量? 基本上新增的功能都会采取尽量不影响原有功能到前提下增加。这种方式往往使代码越走越乱,几乎所有到软件都会经历这一过程。

时间、功能和代码质量三者无法同时存在。开源软件一般宁可牺牲时间,也一定保证代码质量。而公司里的软件,往往牺牲代码质量而保证工程进度。因为老板只能看到工作有没有完成,而很少关心代码质量。殊不知,当前到代码质量,将会大大影响未来到进度。当前的工作靠补丁的方式完成,未来再增加功能会更加困难。直到有一天,即使增加一个很小的功能,也会需要很多时间。即使修改很小的一部分,也会影响整个程序到运行 —— 程序混沌了。

所以程序需要不断的重构,而且这种重构必须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原因:人会审美疲劳。也许刚开始看着代码很丑,不断想方设法去修改。渐渐得,已经从潜意识里面知道那些怪异变量名的作用,理清了混乱到调用方式。特别是自己的代码已经成为混乱一部分的时候。这,正是结对编程,交叉审阅的意义所在。并不是编程水平不够,而是因为人的心理有缺陷。

拿我的窝来说,所有的东西,都是我放的,等想收拾的时候就想,这东西不放这还能放哪? 所以屋子再乱,我总能够找到指甲剪,直到有一天,小倩把它从板凳放到桌子上。

1…91011…18

Feng Chao

178 日志
14 分类
1 标签
RSS
GitHub E-Mail Twitter
© 2006 — 2018 Feng Chao
由 Hexo 强力驱动
|
主题 — NexT.M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