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ospace

Reshape the world by engineering chaos


  • 首页

  • 分类

  • 归档

  • 站点地图

  • 公益 404

  • 搜索

Ada Lovelace

发表于 2009-03-28 | 分类于 历史

就像护士通常是女人一样,程序员通常是男的。为数不多的女程序员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集中于测试、技术支持部门。Linux 内核的提交人员当中,几乎看不到一个女性的名字。是偏见,还是天性,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第一个计算机程序,出自 Ada 只手,她是一个女人。

1815 年生于伦敦,她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 (L.Byron) 的女儿。因父母婚姻破裂,出生 5 星期后就一直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安娜·密尔班克(A.Millbanke)是位业余数学爱好者,阿达没有继承父亲诗一般的浪漫热情,却继承了母亲的数学才能。

阿达 19 岁嫁给了威廉·洛甫雷斯伯爵,因此,史书也称她为洛甫雷斯伯爵夫人(Lady Lovelace)。由于巴贝奇晚年因喉疾几乎不能说话,介绍分析机的文字主要由阿达替他完成。阿达的生命是短暂的,她对计算机的预见超前了整整一个世 纪。阿达早逝,年仅 36 岁,与她父亲拜伦相似。根据她的遗愿,她被葬于诺丁汉郡其父亲身边。

阿达设计了巴贝奇分析机上解伯努利方程的一个程序,并证明当时的 19 世纪计算机狂人巴贝奇的分 析器可以用于许多问题的求解。她甚至还建立了循环和子程序的概念。由于她在程序设计上的开创性工作,Ada Lovelace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当时的阿达甚至不顾自己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坚定地投身于分析机研究,成为巴贝奇的合作伙伴。在 1843 年发 表的一篇论文里,阿达认为机器今后有可能被用来创作复杂的音乐、制图和在科学研究中运用,这在当时确是十分大胆的预见。以现在的观点看,阿达首先为计算拟 定了“算法”,然后写作了一份“程序设计流程图”。这份珍贵的规划,被人们视为“第一件计算机程序”。

美国国防部花了 10 年的时间,把所需软件的全部功能混合在一种计算机语言中,希望它能成为军方数千种电脑的标准。1981 年,这种语言被正式命名为 ADA(阿达)语言,以纪念这位“世界上第一位软件工程师”。

欧洲研制生物神经网络芯片

发表于 2009-03-27 | 分类于 科学

Neuro network chip

欧洲一跨国研究组研制了一个像人脑一样运行的芯片。它由 200,000 多个神经元及连接它们的 5 千万个突触组成。尽管这个数目和大脑相比依然微不足道,但是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多芯共同工作的情况,加上神经网络固有的并行计算优点,未来可能组成大型网络阵列来进行计算。

大脑就是神经网络,灵魂就是神经网络间突触的电流。无神论的我坚信这一点,而通过模拟神经网络来理解大脑的运行方式,是未来计算机发展最有前途的方向。目前的芯片依然包括硅原件,未来研发全生物的芯片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为人脑和计算机的融合扫平了障碍,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渐渐打开。

原文参见: 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computing/22339/?a=f

SDR

发表于 2009-03-25 | 分类于 经济

中国的经济界、金融界,基本被两种恶心的人占据,一种是传话筒,说话从来不用脑子思考,但是鼻子耳朵特别灵,听到什么风声,嗅到什么味道,立刻紧跟领导意图。另一种是买办,国内的,国外的。他们的基本特征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观点,谁给钱就替谁说话。对第一种人来说,直接无视就行了,对第二种人来说,就要小心了,他们的话,反着听要比正着听更接近真理。

至少在我看来,周小川可谓是洋买办的杰出代表。其斑斑劣迹不再详述,反正如果没有他的一系列错误政策,中国在美国经济危机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目前应该关注的一个焦点是:曾经把美元示视若神灵,据不增加黄金储备的他,怎么突然间开始热心于特别提款权了? 别人提这个问题还好,小川的话就要好好反着想了。

“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 (Paper Gold)”。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 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 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称为特 别提款权(SDR)。”

特别提款权很早就存在了,但是一直被封印着,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存在。原因很简单,这个东西会威胁美元的霸权,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全听命于美国,是不可能推进特别提款权的。所以如果周小川是一年之前推特别提款权,提减少美国国债,那可谓是民族英雄。但是现在,美元的信心已经动摇,无主权货币已经不是人民币的最佳选择。按照周小川历年的奴才相,我们不得不怀疑他是不是想让人民币自愿放弃主权。反正美国人不会这么傻,他们不可能自愿放弃美元的地位。

所以如果中国选择以特别提款权为突破,那么未来的货币争夺战,就是在货币基金组织的屋里吵架,吵来吵去,吵来吵去,然后美国来个否决。等时间逐步流逝,美元贬值赖了账,经济恢复,人民币就错失了大好时机,多少年都找不到翻身的机会了。

世界货币权的争夺,是赤裸裸的,短兵相接,毫无妥协可言。中国应该集中精力,做强人民币。跑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面争货币权,不是真傻,就是装傻。

毕业一年

发表于 2009-03-24 | 分类于 个人

很久之前就想写篇文章庆祝毕业一周年,真到开始打字的时候,却又不知道写什么。这一年的时间,远观的话,好像一片空白。放大了近看,却又乱七八糟。想写点喜庆的话,却仿佛被现实压着,只剩下挣扎。一句话概括的话,那就是我把走出学校的世界想象得太复杂。

毕业之后,放弃了许多原来的计划。高口虽然笔试过了,毕业之后却是一点都没有用过。口语严重退化,倒是在 Launchpad 上翻译了不少软件。反倒是写作用得最多,平时的邮件,应用文档等等,也许是时候从新看看语法了。最大的沉没成本应该在日语上,上周刚把机器里面的资料全部 删掉了。除了看火影高达,没有在其它地方用过。可惜了一年的光阴,不过也是从侧面表明:学的东西和应用脱钩,逃离学校是一个好的选择。

上班之后,世界就变成了已七为基数的大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在公司里面对电脑的时间就占了七分之五。以至于楼里阿姨有一次奇怪的问:“你们天天对着电脑,怎么能挣那么多钱“。对自己这一年的表现还是相当满意。从测试上手,到做项目,改代码。进步还是很快的,至少感觉上,这一年学到的东西,比以前三年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曾经被视为庞然大物的内核,已经逐步的裂解成可以修改,测试的各个模块。当然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整个大脑几乎到了极限,以至于每天下午三四点的时候要是不吃点糖什么的,就会又低血糖的感觉,汗哪

下班之后,九点到十点的动作基本一致:一边听第一财经的新闻,一边看第一财经的报纸。不知不觉之中,第一财经已经成了生命中的一个习惯。因为一直看货币战争博客的关系,对经济的判断走在实际经济恶化的前面。所以对宏观经济的理解已经没有问题,以后的精力会主要放在微观上,毕竟宏观判断是不能挣钱的。

剩下的七分之二基本上分为三个事情:在屋里宅,到图书馆换书和相亲。宅就不说了,全世界的宅男都是一个样子。找到浦东图书馆是因为毕业之后突然感到很空虚,上了 7 年学,已经喜欢上了在一排一排书中走过的感觉。有时候我就会问自己:“是不是成了个书呆子了“?从科技馆到图书馆,中间有一小段林荫道,每当我从下面走过的时候,都会幻想什么时候能牵着一女生的手,安静的走完这条小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

许多人都说我追求完美,我乐观的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完美。

文泉驿

发表于 2009-03-22 | 分类于 开源

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

——说文解字序 许慎(东汉) 让汉字永远自由

也许现在你已经习惯每天面对电脑浏览互联网上的中文信息,和亲朋好友收发中文邮件或者习惯用手机接受别人发来的中文短信。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些汉字并非时免费使用的,都属于某个商业公司所有,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汉字成为私人产品

在计算机进入中国之初并不能显示汉字,而当时汉字显示的技术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产生了利用硬件字库(如我们常说的汉卡)和软字库两种显示汉字的技术。当 微软推出了 Windows 95 操作系统后,安装了 Windows 95 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不再需要额外的汉卡支持汉字的显示,代替汉卡的就是现在经常谈到的汉字字库的显示方式。

无论是那种方式,他们都需要使用汉字的点阵字库,但正是汉字显示技术的兴起,促成了国家标准点阵汉字标准的出现。

汉字的电子化具有一定公共性、也关系到能否自由顺畅的进行中文电子信息交流。字库的开发虽然具有巨大的市场利益,但还需要组织巨大的人力物力 开进行开发,而且这些字库的开发并不是一两个人花一两年时间就可以做到的,所以国家采取了授权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等专门从事汉字字库字模及其周边开发的 企业进行研发。最后形成的标准归国家并强制执行,而具体的字库字形内容归企业所有。

在国家强制标准的推动之下,这一事实垄断造成无论是谁,只要使用中文电子汉字都必须向这些把握汉字字体的公司付费,同时这也造成不同字体之间显示的差异。

小知识

字库是储存在电脑、手机等设备里的文字仓库,汉字的显示就是从这些仓库中找到对应的汉字。但汉字数目巨大,如果全部制作出来,其数字内容的大 小将异常庞大。不过常用的汉子只有寥寥数千字,所以国家和相关企业选取了汉字里面的常用字制作了国家标准和相应的字库。不过就算这样,一套精美的汉字字库 从设计到最后成型,也需要 2~3 年的时间,所以汉字字库的价格昂贵。

自由字库欲破字库垄断

手机、终端设备、显示仪器、仪表等一切电子汉字显示打印等产品和设备都需要汉字字体,因为国家指定了 GB18030 作为全国的汉字编码标准并且强制实施,按理说应该有一套免费字库给公众使用,但事实上却没有一套可供使用的免费的字库。

原因在于购买一整套汉字字体的费用是巨大的,而不同公司的字库大小和汉字个数的不同造成了中文电子汉字显示方面的麻烦。鉴于此,香港、台湾地 区提供了相应的满足汉字标准要求的字体,放在网上供个人免费使用。特别是 2005 年 12 月 23 日,东京大学的坂村健教授等人,将目前收录字数最多的汉字字 体集对软件开发公司无偿公开,坂村健认为“一种类似社会基础设施的产品向用户征收费用是不对的,这样做还会阻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庞大的基础设施应该是免 费提供的”。

相比之下,大陆至今没有一个好用的开源字库,所以,微软公司使用的中文字体也都是从国内的商业公司手中买来的。

要让公众拥有一套免费的开源字体,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个途径:政府通过强制或收购具有版权的整套字体获得无限授权,向公众开放字体的使用。或者通过某个个体或者组织自己重新一点一点地制作出整套不同字形的汉字。

由于没有公司愿意公开其私有字形字库免费给消费者使用,特别是在 GNU/Linux 领域,怀着让每一个中文电脑用户受益的计划,文泉驿这个朝着自由开放的汉字进军的开发项目应运而生。

自由字库正在进行时

文泉驿是一群致力于在计算机世界中推广汉字,丰富电子汉字资源的志愿者组成的非赢利性组织。他们希望通过志愿者无私的劳动,使得所有人无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无论在什么不同的系统下都可以免费地获得电子汉字资源,能够流畅地通过汉字进行交流。

文泉驿将开发一套完整的、美观的、基于自由软件原则的汉字字库,将包含各个大小的点阵汉字以及标准宋体、细宋体、报宋体、黑体的矢量汉字(可以无限放缩)。如果条件可能,还将制作隶书、行书等矢量艺术字体。

这些字体将覆盖 Unicode 标准 4.0 所收录的 7 万多中日韩汉字。这个字库将允许 Linux 用户、Windows 用户、Mac 用户、Unix 和 PalmOS 等主流操作系统的用户免费获得和使用,从而实现中文的无障碍交流。

文泉驿表示已经在 Sourceforge.net 立项,所开发出来的汉字字体,包括点阵字体和矢量字体,将选择使用自由软件形式的授权(GPL 或 者其他合适的授权形式),为了防止版权被其他商业机构利用,这些字体的版权将归文泉驿信任委员会(由会员产生)所有,文泉驿信任委员会承认参与者对相应的 字体创造性开发拥有署名权。

目前,文泉驿项目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只要每个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公众抽出一天哪怕几分钟的时间描出一个字,将极大地缩短开源中文字体的最终面世时间。

我们也期望让汉字无障碍地自由使用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开源汉字的领军人物——房骞骞

房骞骞简介:1995 年从河南考入电子科技大学微波工程系。2000 年 9 月在美国的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攻读博士学位,方向是微波医学成像。毕业后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 Martinos 生物医学成像中心作博士后,研究课题是肿瘤的红外激光成像 技术。

房骞骞是文泉驿项目的负责人,自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浓厚的兴趣,由于他的家乡是甲骨文的发源地,因此他对文字的兴趣尤为强烈。房骞骞的研究课题和文字毫不相关,他为何会投身到开源汉字的创作中呢?记者为此采访了他。

文泉驿的诞生

房骞骞告诉记者:“当初想到做这个项目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在 2002 年的时候,房骞骞在编写一个“数学软件常见问题集 (FAQ)”的电 子文档,他选择了一个 Wiki 引擎——UseModWiki,这样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改进这个文档。再对 UseModWiki 进行改进的过程中,他被 UseModWiki 代码的简练和强大的功能所吸引。

同时由于工作关系,他需要完全转换到 Linux 下工作,于是曾经困扰过他很久的中文问题再次成为他工作的一个主要障碍。于是,他萌生了使用 Javascript 扩展 Wiki 页面编辑器来从事特殊性文档——中文字体协同开发的想法。

“Wiki 本身具备支持大规模、并行化、分布式开发的优势,加之字体开发本身,可并行化、颗粒化(granularity)的特性非常好”, 于是他自己经过一两天调研、代码改造,并写了一些简单的说明文字,于 2004 年 10 月 27 日正式成立了这个项目,当时的名字叫做“点阵中文 Wiki”。当 时,整个过程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在中文社区,开源的中文字库主要为台湾的一些公司和志愿者完成的繁体字库,简体中文矢量字库至今据他所知只有一个(台湾文鼎公司提供)。开 源中文字库的短缺从很大程度上使得中文 Linux 的发展依靠购买商业字库,国内红旗 Linux 就是其中一例。目前简体中文字库的这些诸多问题,造成了在 Linux 下使用中文时候,很多中文字体显示效果极差,甚至无法显示。

“而如果拥有开源中文字库不仅可以满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上述需要。而且可以解决困扰大多数 Linux 中文用户费时费力的所谓“美化”问题,降低中文 Linux 入门门坎,促进 Linux 在国内用户中的发展”。

开源中文字体诞生需要热心参与

上万的汉字字体都需要人工地对点阵排布进行优化,即保证汉字结构的美观,又保证其易读性。而这些优化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算法来自动实现,需要消耗开发者个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所以文泉驿项目需要很多热心的参与者。

房骞骞介绍说:“从目前网站的浏览记录来看,每天来自不同 IP 的浏览者大概有 3000 多个,每天平均点击数为 8000 多个。不过,真正参与汉 字开发的人还是相当有限,完成 60 个点阵或 50 个以上矢量汉字制作的参与者不超过 70 个;而能够自始至终支持这个计划、参与这个计划的志愿者不足 10 个”。

由于这一项目的公益性、非商业性等问题没有资金来源,所以没有媒体愿意进行宣传。参与者不多、积极性也非常有限,网站的规模也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由于 Wiki 的开发方式,参与者之间是相对独立和松散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时间特点选择适当的参与方式,而对于发送的点阵或者矢量字体,最后的质量审核、软件测试、文档和发布管理工作主要由少数的核心会员来负责。

其中 ID 为 wanghong 和 ailantian 的参与者,以无限的毅力和耐心分别对点阵和矢量汉字的开发做出过关键性的贡献; caiqian 和 fundawang 在计划初期对计划发展提出过有价值的建议;tchaikov 一直到现在仍然积极参与点阵“痛苦”、“枯燥”的审核和测 试工作;niqiu、fiag 等朋友参与了很多开发工作,而且积极地在各种场合推广这个计划。

niqiu 甚至自己印传单到高校去宣传。目前的开发团队都是通过参与计划相互联系和认识的。房骞骞说:“虽然他们当中很多我甚至只知道网络 ID,但我对他们的贡献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不过幸运的是,温泉驿陆续收到了一些热心朋友的汇款资助,“虽然现在一共只有 100 美元左右,但至少明年的网站租用费可以解决,更重要的是,这些捐赠对于开发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房骞骞希望通过《电脑报》向他们表示特别的感谢。

文泉驿字体的现实和未来

2006 年 3 月 19 日,文泉驿发布了开发代号为北斗的文泉半两宋体字体,版本号为 v0.7。这个版本是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加上上万点阵的优 化,对每个字体无数细致的推敲和斟酌才产生的。这也可以说是目前这个开源中文计划的里程碑。文泉驿新点阵 V0.7(北斗)无论从完整性、实用性还是从艺术 性来说,都较以前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而矢量部分的开发工作基于房骞骞一个具有尝试性质的开发方法,他于去年 4 月正式发布了笔画分析的界面程序,至今,已经完成了 19,816 个 拥有开源图片的 GBK 汉字的笔画分析,900 多个 CJK 扩展 A 区汉字和近 4,000 个 CJK 扩展 B 区汉字的分析工作。房骞骞介绍说:“这里面有 1/5 的汉 字可能需要重新制作,但如果进度顺利的话,我相信今年我们的开源矢量字体能与世人见面。”

可以相信,随着中文开源字体问题的解决,假以时日 GNU/Linux 下的中文信息显示瓶颈就可以得到解决了,那么基于 GNU/Linux 下的商业办公、文档处理和教育等相关软件的中文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了。

请大家支持文泉驿,不要沉迷于微软雅黑美化之类的研究了。

算错春天的无花果

发表于 2009-02-24 | 分类于 经济

初中的时候,家里种了一棵无花果,开始两年,一直长得很好。秋天到,无花果扔掉叶子,准备过冬。突然一段时间天气暖和了,而我在这个错误的时间给它浇了水。结果无花果被骗,以为春天到了,发芽并长出了叶子。后来冬天真的到了,无花果的叶子再次落下之后,就再也没能长出叶子。判断错了春天,后果很严重。

有了年历,人就可以准确判断什么是真正的春天,什么只是冬天前的短暂回暖。但是经济不一样,周期总是存在,但是长短不定,所以经济的春天可能遭到误判。而中国的市场,就可能处在这个误判当中。振兴规划让信心有了恢复,而贷款激增则在错误的时间为市场提供了相对过剩的短期流动性。但是很多人却没有认识到实体经济将要受到的打击,没有意识到经济的冬天,还没有真正的到来。

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即时 4 万亿全部落实,其功能也就仅仅是减缓下降的趋势。只要美国经济不复苏,中国根本无力充当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裁员还在进行,银行亏损在加剧,国家破产不断发生,美联储还在疯狂的印钞票。所有的一切都在显示:经济不但没有到底,而且很有可能加速下滑。而奥巴马似乎根本没有从竞选状态回到现实,当上总统之后还在信口开河,随便承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钱还没有借到,就宣布要在任期内把财政赤字减半。而现实却是:如果其任期内财政赤字没有翻翻,就谢天谢地了。

底在哪里?遥遥无期。

无花果判断错了春天,不但没有了花,更没有了果。经济亦然。

上网本引发的混战

发表于 2009-02-21 | 分类于 技术

电子信息到世界,曾经很有秩序。微软 - 英特尔联盟掌控着 PC 领域;图形芯片经过上世纪末的惨烈混战,基本只剩下 NV 和 ATI 在进行楚汉之争;谷歌专心搞搜索;高通垄断着通讯专利; ARM 凭借低成本、低功耗在嵌入式领域不断发展。在单个领域之内,这些公司都是无人能敌,但是相互之间却基本上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上网本到到来,打破了原来的平静。名存实亡的微软英特尔联盟矛盾显化:英特尔硬件上推 Atom ,功耗大大降低,软件上支持 Linux 在上网本上到应用,Mobiin 逐步成熟。威盛推出 Nano 处理器,希望用一贯到低功耗优势打翻身仗。谷歌推出 Android 进军手机领域,而且有传言华硕正准备发布基于 Android 的上网本。高通发布 Snapdragon ,NV 发布 Tegra。 上网本刚出来到时候,大部分人都认为没前途。看到 EeePC 的火爆之后,所有人又都想分一杯羹。

硬件上,X86 架构一直按照摩尔定律前进,追求高速度,带来了高功耗;ARM 则是立足嵌入式领域,更追求低功耗而不是性能。现在 X86 逐步注重降低功耗,而 ARM 也不断提高性能。终于两者在上网本上短兵相接,开始混战。其中英特尔、威盛属于 X86 阵营,而 NV、高通、飞思卡尔等属于 ARM 阵营。X86 阵营到优势在于可以使用 WindowsXP 等微软桌面系统,ARM 则只能使用 Linux。 ARM 的优势是由于专利授权比较广泛,有许多厂商的支持。在这个领域,似乎不会产生你死我活的结果,两个架构都会存在,差别就在于市场份额到底怎么划分。

软件上,微软的视窗仍然占据桌面系统的绝大部分份额,但是 IE 浏览器市场份额的不断下降正在给微软敲响警钟。上网本的主要应用就是上网浏览,如果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 Firefox 而不是 IE,那么上网本也就没有必要安装视窗系统。况且上网本追求低价格,XP 的授权费就占了很大成本的话,更不用说 Vista。而微软最担心的就是用户使用上网本之后,逐步熟悉了 Linux 系统,并最终在桌面系统进行选择时也不再感到陌生。微软在这场斗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英特尔、谷歌都在支持 Linux;而且所有 ARM 上网本都只能使用 LInux 。微软试图通过尽快推出 Windows 7 来进行反攻,也许今年就可以看到 Windows 7 的发布,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IT 领域已经好久都没有碰到过这么激烈的竞争,而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价格大幅降低。惠普的 Mini2133 虽然推出较早,但是由于定价策略完全失败,妄图走商务高端路线,白白丧失市场先机。面对后来厂商的竞争,不得不不断降价应对。在中国,山寨就是绝对低价的代名词。国内许多山寨厂商已经蠢蠢欲动,准备在笔记本领域续写山寨手机的辉煌。目前已经有一些山寨本上市,大部分都是使用威盛的处理器。而英特尔也不愿放弃这个市场,使用 N270 的山寨本也已经开始亮相。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描绘这样一个场景:在一列疾驶的春运列上,人满为患,打工者甲站票,席地而坐,手捧笔记本正在看电影,音响效果很好,整个车厢都能听见。

乙:你这东西不错,什么牌子?
甲:我也不知道,好像壳子是索尼的,屏幕是明基的,键盘是惠普的!%^&*
乙:多少钱?
甲:800。
乙:不贵,明年我也买一个。
甲:现在更便宜了, 600 就能买。

稀缺

发表于 2009-01-18 | 分类于 经济

经济学研究社会应该如何做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选择的实质是取舍,要一样东西的时候,必须放弃另外的东西;取舍的时候,需要了解足够的信息,并且外界激励的影响。取舍、激励、交换、信息和分配这五个概念构成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人之所以要进行取舍,是因为稀缺无处不再。即使一个人声称自己什么也不缺,时间这个东西对所有人都是稀缺的,干了一个事情就没法干另外的事情。经济学家对稀缺性的重要性存在普遍的共识:想要得到一种东西,就必须放弃另外的东西。

有时一个东西是稀缺的,人人都想得到,有两个方向可以解决 / 缓解其稀缺性:减少需求和增加供给。减少需求有许多方法:比如用类似的东西进行替代,或者像吃不到葡萄的狐狸那样让自己相信那其实不是我需要的。增加供给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四处探矿、增加产量。通常情况下,供需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比如种粮食怎么也要过一季。于是就存在一个问题:稀缺的资源应该如何分配?而这个问题并不仅是分配问题,分配的结果本身就是激励,决定了生产的取舍。

在市场经济中,大部分稀缺的资源都是由市场配置,其核心是价格。价格的作用并不在于标了多少钱,而是在于它联系了生产和消费,为各方提供了信息。生产和消费两方接受了正确的信息,就可以相应进行调整。比如一个东西价格很高,一些人就会告诉自己:那东西我并不需要,苹果贵,我可以吃橙子;同时种橙子的人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改种一些苹果。

有些时候,某些东西可能会被认为是每个人都必须的,所以需要平均分配,实行配给制,用粮票等。或者实行所谓的先到先得制,必须大家都排队,排到前面的就可以得到稀缺的资源。回顾历史就可以发现,这些分配形式往往很糟糕。

因为没有了价格,供给与需求之间失去了传递信息的正确途径,于是稀缺的永远稀缺,粮票总是刚够吃,排队的年复一年。短期来看,平均分配无比公平,以至于要改变的时候,一些短视的人会跳出来说:价格高了你让穷人吃什么,饿死么?事实却是价格机制迅速增加了供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粮食已经不稀缺 (需要救济的除外)。

综上所述:一票难求是因为车票价格发生了扭曲,价格扭曲因为铁老大的垄断,国家可以通过投资建铁路,但是恐怕在没有价格传导信息的情况下,车票依然稀缺。因为哪里有垄断,哪里就存在稀缺。

传说中的大桥六线

发表于 2009-01-03 | 分类于 个人

有一天,我在思考一个貌似很重大问题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舌头当成口香糖嚼了。瞬间满嘴是血,而最惨的是连着一个星期米饭没怎么要就往肚里咽。本着一年的事情必须在一年完成的决心,决定请病假敢在 08 年结束之间去那药。张江高科到曙光医院需要坐大桥六线 (交大徐家汇校区–> 曙光医院), 这辆车大概 30 分钟一班,等车的时间很长,于是又开始瞎想。

上次站在这里等车的时候,心情是非常好的。车站对面是博达,那个时候面试归来,拿到第一个 Offer。找工作是很辛苦的,导师在压论文,经常早上坐 2 小时轻轨跑到复旦笔试,考了一个小时再同样 2 小时回学校吃午饭,许多人到现在提起中华英才网还咬牙切齿。据信一封接一封,貌似 ABB 还每个职位均有据信!常感叹天下之大,何处安身。但是那一天,天终于变蓝了。哇哈哈,终于有公司肯要我了。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我又把博达的 HR 婉拒了。据和被拒,大家都在里面轮回。

工作了一年,再回头看当初喜悦的我,只好冷冷的抛出两个字:“幼稚”。找个工作有什么了不起?充其量也是人生中普普通通的一步而已,初中一步,高中一步,高考一步… 每当刚要迈出这一步的时候,人总是觉得这一步有多么了不起,等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才发现也就那回事。人总是特别重视即将迈出的一步,也许是因为始终怀着对未来的恐惧。

车终于来了,路过张江地铁站的时候,突然想起第一次来张江时的情景。当时刚来到上海,只是听说过张江高科技园区这个地方。那是还没有见过什么高科技园区,好像紫竹除了孤零零的英特尔之外没有什么公司。于是在本部办了什么事情之后就坐上了大桥六线,那一次张江给我的感觉还是很好的。虽然没有想过三年之后在这里工作,至少心理没有排斥这个地方,不像塘沽。

大二的时候,听说塘沽开发区还行,不像市区那么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想到那里看看到底怎么样。那时候轻轨还没开,跑到火车站坐汽车过去。也许我去的地方不对,至少那次给人的感觉是相当荒凉。开发区里面工厂不多,好多都是康师傅。第一次看到海,水很脏,瞬间打破从小就对海的那种向往。反正最后回到学校,就有了有朝一日离开天津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一直呆在这里,因为突然想去看看传说中的华强北。

2008

发表于 2008-12-31 | 分类于 个人

事情发生的越多,就会感到时间的漫长,今年发生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1 月拿到论文录用通知
2 月答辩
3 月搬出学校、毕业典礼
4 月入职
5 月地震
6 月表妹高考
期间藏独、火炬传递
8 月奥运会
9 月重游黄山
10 月回家
下半年经济急剧恶化,从通胀到通缩玩过山车。
年初的预测几乎全军覆没,不过估计没几个人可以预测准的。

赶时间,不写了

1…121314…18

Feng Chao

178 日志
14 分类
1 标签
RSS
GitHub E-Mail Twitter
© 2006 — 2018 Feng Chao
由 Hexo 强力驱动
|
主题 — NexT.Mist